第598章:日本人的传统-《美利坚财富之路》
第(3/3)页
这里的「土」,不是说他们的行为举止土。而是指他们在地方上属于原生家族,是地方概念。
在这一点上,霓虹人的风格像极了他们的美国粑粑。如果说美国那边的本质,是现代魔幻版本的「瓦坎达」部落酋长制的话。
大大小小的部落,在酋长们的控制下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美国这个超级部落。
那霓虹这边,则是和美国一定程度上很像的现代封建主制。
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霓虹这个国家。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即使到了现代,这个国家90%以上的地方权力和美国一样,仍然保持在地方的名门家族们手上。
爷爷是议员,爸爸也是议员,孙子照样是议员。一家人50年出三个市.长或者五个知事,在霓虹简直太正常了。
像占据霓虹国会席位最多的自泯党中,就有一半以上的成员是「子继父业」的世袭议员。有些世袭了三代甚至五代,而国会的全部议员中这种身份的也达到了一半。
真正毫无这方面的关系,靠自己能力或者因缘际会上位的人数量很少,连5%都没有。
这种情况在地方上就更严重了,翻开霓虹许多地方的历史,能够发现其牌面人物几百年下来几乎都是同一个姓氏。
不同的是以前管他们叫「大名」或者番主,后面他们的称呼则变成了市·长、知事、议员什么的。
头衔名字变了,血统却没有变。祖先当大名,后代当知事。
这方面甚至就连当年麦上将下了狠手,也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成功革新这个国家这方面的问题。
是,这些人组成的华族失去了明面上法律的优待,在明面上也没有了当年的存在感。
但他们真的消失了吗?那是一个都没有。
不说三井这些富商出身的财阀,当年的岛津家、毛利家、前田家这些大名家族到现在在霓虹的地方一样有强大的影响力。
比如虽然华族解散,但是在华族内部,他们将之前用于交际和接待的华族会馆保留了下来,并以「霞会馆」(因地处霞关得名)的名称继续维持运营下去。
而且他们在经济和正治上,仍然对这个国家有着强大控制力。像什么前田育德会、岛津家会、立花财团、德川纪念财团等等低调的商业组织,和三井他们关系错综复杂,而实际上它们就是这些老牌华族们的代表。
可以说霓虹这种体.制,实际上和美国很像。也就是国土面积小一点,名称上从州长、参议员之类的,变成了知事、议员什么的而已。
都是地方豪门把持当地大权,在当地选来选去永远只能是那几个姓氏的人。
而到了国家和国会的层面,模式一样如此,选来选去还是那批人和他们的后代……
「对这些,美国人可太好理解了。」
从大坂航空港往市区驶去的车队中,凯迪拉克怪兽的车厢里,亚伯合上了史密斯智团为他提
供的霓虹本土情况调查,忍不住摇摇头轻声自言自语道。
像史密斯家族,在亚伯崛起以前,要是换成在霓虹,大抵上应该也是什么左贺啊或者熊本啊这些霓虹县的「土」名家族。
既能够对县知事的选举起到极大影响,甚至自己想当也有很大机会可以当的那种程度。
而像灌木家族原来的程度,估计就和麻生啊、细川他们如今在霓虹的地位差不多。
本质并无不同,世袭、血统盖过一切。
摇了摇头,亚伯把资料文件丢在一旁,不再关心霓虹人的这些本质了。
他开始欣赏起越来越近的霓虹大坂市景。
亚伯没去过东京,只觉得大坂的夜景也是很不错的。
此时夜幕逐渐落下,华灯初上,霓虹的第二大城市似乎也和它的姑娘一样,羞答答的向亚伯展开了她们最美好的一面。
谁说夜晚是黑色的,大坂的夜晚就像是一幅黑纸上用霓虹灯,LED绘制出的彩色图画,充满了魅力与霓虹灯。
和所有国际大都市一样,大坂也是由高低错落的摩天大楼筑起了钢筋水泥的丛林。若在白天望过去,怎么说也是有一些拥堵和压抑,总也摆脱不了冰冷的感觉。
而在这样的夜晚,情形就大不相同,夜晚给了大坂一份有别于东京的媚妩,一种关西人特有的温情。
这些体量巨大的楼体透出的或明亮或柔和的灯光,更是增加了玲珑剔透的观感。还有那些巨幅的亮化广告和电视屏幕也在点缀着大坂迷离的夜色。
从汽车的窗户外望,可以看见蜿蜒逶迤的高架路,道路上流动的车河迎面而来的是亮黄色的灯光和缓缓远去的红色尾灯,这是大坂流动的夜晚的旋律。
也是亚伯首次来到霓虹的第一个夜晚,霓虹人和他们的城市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
还算不错,就像三井冬子和霓虹姑娘们当天晚上,给他留下的印象一样。